新闻动态
“天下大势,浩浩汤汤,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。”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,中美之间的博弈如同汹涌的海浪,不断冲击着世界的政治经济版图。而在这一宏大背景下,台湾问题作为中美博弈的关键棋子,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局。随着中美关税战持续一个月,看似微妙的局势中,我国的“统一大业”竟迎来了一丝“意外之喜”。
中美关税战后台湾经济的“多米诺骨牌”效应
中美关税战一个月来,局势变幻莫测。在这个过程中,台湾地区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,犹如推倒了多米诺骨牌。5月初,新台币兑美元汇率出现剧烈波动,单日升幅逾3%,创史上最大单日升幅,美元兑新台币汇率从32元一路降至31元,最终收在31.064元。随后更是跌破30元大关,一周内从32元骤降至29.2元,涨幅超日本全年水平。台“央行”虽否认美国施压,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施压新台币升值的结果。
中国台湾(资料图)
新台币的暴力升值给台湾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。外汇存底5980亿美元,其中8成都是美债,资产缩水严重;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,失业潮风险加剧。这不仅冲击了台湾地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,还使得民众对赖清德当局“倚美谋独”的政策愈发不满。凯道25万人反赖浪潮,充分体现了民众对当局政策的不满情绪,台军内部也掀起离职潮,众人不愿成为赖清德跪舔美国的牺牲品,更不愿和大陆同胞兵戎相见。
赖清德当局“跪美谋独”的困境
经济政策自毁根基
赖清德当局上台后,奉行“倚美谋独”的经济政策,结果却自毁根基。一方面,强推购买美国未建厂的天然气,被讽为“送钱外交”;另一方面,将台积电一步步变成“美积电”,如台积电的对美投资从一开始的1000亿美元,上涨到了如今的2000亿美元。在经济政策的错误引导下,台湾地区的产业逐渐被美国控制,经济发展陷入困境。
中国台湾(资料图)
政治与社会撕裂
赖清德当局的政治操作导致台湾社会政治与社会撕裂严重。岛内政治陷入极化与自满交织的恶性循环,赖清德对大陆的强硬态度,进一步加剧了社会撕裂。民众对当局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,民意调查中,赖清德的支持率持续下滑,反映出其政策不得人心。
美国“弃台”信号显露
在与美国的交往中,台湾地区逐渐沦为“棋子”。美国方面,“海湖庄园协议”后,虽有所谓“要求新台币升值到13.3兑1美元”的传闻,但台“央行”迅速澄清,自2021年来,美国财政部汇率报告未指控任何对手国为汇率操纵国,也未要求新台币升值。在关税谈判中,美国连让赖清德正式坐上谈判桌的心思都没有,只逼迫台湾加大对美投资。同时,美国智库预测可能默许两岸统一以避免核战,这都显示出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有所转变,“弃台”信号逐渐显露。
大陆的战略机遇:从“危机”到“转机”
经济战场的降维打击
新台币危机给台湾地区的民生带来了巨大冲击,中小企业与家庭债务风险一触即发。而台湾地区的产业“去中化”反成自我孤立,加速了产业脱钩。大陆经济保持稳定发展,综合实力不断提升,在经济战场的降维打击下,为两岸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台湾风景(资料图)
统一民意与行动的铺垫
台湾岛内对赖清德当局的不满,以及民众对“倚美谋独”路线的质疑,反映了岛内民众对和平稳定生活的渴望。大陆持续坚持“和统”优先,推进经济融合与军事威慑相结合的策略,压缩“台独”空间。军事威慑方面,雷霆海峡军演震慑“台独”势力;经济融合上,惠台政策吸引台湾民众,为两岸统一奠定了民意基础。
历史经验的镜鉴
美日之间的历史经验给台湾地区敲响了警钟。广场协议后,日本经济陷入停滞的教训,警示着台湾地区若依附美国将重蹈“失去的三十年”覆辙。而台湾地区的命运只有摆脱“棋子”身份,融入大陆发展大局,才是真正的长远之计。
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”在当前的局势下,台湾地区若继续坚持“倚美谋独”,必将走向衰败。而我国的“统一大业”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随着时间的推移,必将迎来更加有利的局面,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。